汀泗地花戏(市级项目)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0日发布者: admin阅读次数: 关闭窗口
项目简介
咸安汀泗桥地花戏起源于明代,在汀泗桥及赤壁、嘉鱼、江夏等鄂南许多县、市、区流传了300多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湖南望城县舒东方古城谭家园民间艺人谭从湘等一批湖南农民因逃避水灾流落汀泗桥赤岗定居,他们把家乡湖南民间小调与汀泗当地田野山歌磨合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民间流派腔调。至清代乾隆年间,腔调花样逐渐繁多,有嫂子调、卖花调、送郎调、砂锅调等十多种腔调板眼,到清末民初,地花戏基本定格成型,锁定不变,亦无新腔调产生。地花戏腔调秀雅活泼,舞台动作粗犷,形似锄禾掘地、捕鱼撒网,民间亲和力强。1900年后,地花戏在鄂南境内广为流传,剧团发展到数十个之多,他们小可分为10人左右一组进行庭院演出,多可组合为30余人唱社戏。地花戏现保留小剧目文字唱本20多个,大剧目一般沿用现成唱本,套换为地花戏腔调。汀泗桥镇现有地花戏剧团3个,演员35人,目前汀泗会唱的有千余人之多。